王学棠(学棠两字) 来源:《名人传记》1991年第一期 排版:胡传胜 《名人传记》一书在校时就读过,此书长期以来深受人们钟爱,为我从事新闻工作再添了一大助力,特地选了几篇印出来以供研究使用。
在此感谢!—河南省柘城县文联寺坪乡王学棠 1900年2月8日,王学棠诞生于河南省柘城县寺坪乡王庄。
祖籍山东曹州所,附近就是柘城县常庄村,这块土地因周代建宣王陵的柘树林而得名,明代中叶在此建设集镇而不断获得发展。
王学棠的父亲王善堂,在王庄街上开一家银匠店,娶了南唐尉氏县王姓女子为妻,之后,生了四个男孩,取名四个堂或名学堂。
王学棠排行第三,人们习惯称他王三哥。
王学棠说:“我是大人间的老三,因而叫我王学棠。
又因父亲一直服务于王庄街,落籍王庄。
”1930年至1936年,王学棠在开封,整整辉煌了四年。
四年里,他发表的60多篇作品,竟得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稿酬。
如《碑刻铭文常例》一文,发表得金圆券四十文,王学棠把赏金寄了外祖母。
外公是一位三品京官,要送40文的衣料,这40文应该就是指的这笔钱。
“我曾经在父亲的指导下写过对子,每字一文,这是惟一留给我的遗物。
”1936年12月,京汉路被日军侵占,王学棠一家辗转南下,定居汉口。
他流浪过,做体操过,当零工做过教员管过仓库,半耕半读状况维持到30岁。
因为加入老舍等人在《自由中国》上组织的新闻记者协会,自己不爱新闻写作转去学美术和中医,做了一年,王学棠就拿武汉市文化界前十名县都表扬了三个的“那个够得才子”的牌子。
(一武汉市41个,二传泗水(北)18个,三黄陂县.) 王学棠的宿舍正对一所国家教育部属高校(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)的大门,里面有一间厕所。
厕所的上方半部像一个天窗,阳光照进来,下面就是水渠,水渠里面秦朝修建时候就有的水在哗哗流淌。
王学棠在《我们正在知道什么?
》里说:“每到春天,薄雾一散,碧罗交翠,它在天地之间就似笼了一层轻纱,阅不尽的秀丽芬芳。
即便是狂风卷起的雪沫也罢了,落下来飞上去如等待命运